首页 > 水果种植 >

宝应县早春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

2025-05-05 00:21:42

宝应县早春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


春夏时节,西瓜上市时间越早,售价越高,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越好,因此早春大棚西瓜逐渐成为里下河地区主导生产模式。高产优质西瓜的生产是一个涵盖茬口合理布局、田块精选、土壤培肥、良种应用、壮苗培育、适期定植、合理采收等多个技术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系统。然而,瓜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,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绝收现象时有发生。为此,我们针对里下河地区早春低温寡照的气候特点,总结出一套早春大棚西瓜栽培技术。该项技术不仅涵盖了通用的生产技术要点,更着重规避生产技术风险,以期为早春大棚西瓜的生产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与指导。

1 合理安排播期

瓜农应根据设施类型、自身的技术水平及西瓜上市期倒推播种期。以里下河地区为例,若计划西瓜在5月上旬上市,那么定植时间为1月下旬2月上旬,而育苗时间为1月上旬;若计划西瓜在5月下旬上市,则定植时间为2月中下旬,育苗期为1月中下旬;若计划西瓜在6月上旬上市,则定植时间为3月上旬,2月上旬开始育苗。

2 田块选择

2.1 选用未种植过西甜瓜的地块

西瓜栽培过程中,其根系分泌物能诱发土壤中的枯萎病菌孢子萌发,且随着栽培年份的延长,土壤中累积的病菌数量亦逐渐增多。枯萎病菌可导致田间死苗率达30%~60%,严重时甚至造成整棚死苗绝收 。因此,瓜农应优先选近10年内未种植过西甜瓜的地块栽培西瓜,以规避枯萎病的危害和降低种植风险。

2.2 选用前作安全规范使用除草剂的地块

西瓜根系对除草剂极为敏感,其受害程度受前茬使用除草剂的种类、频率、安全间隔期及栽培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。随着水稻直播面积的扩大,田间杂草种类日益复杂,部分稻农滥用除草剂,导致田间除草剂残留量不断上升。若其后续茬口栽培西瓜,植株将表现出药害症状,如地下部根系团簇、不生白根、根系黄黑等,地上部伸蔓迟缓、节间短缩、叶片皱卷、雌花小、坐果困难,最终导致产量大幅降低。残留在田间的除草剂肉眼不可见,且检测成本高昂,因此一旦造成损失往往难以挽回。

2.3 选用道路畅通且地势高亢的地块

西瓜每667 m 2 产量为2 500~3 000 kg,高时能达到4 000~5 000 kg,百亩连片栽培产量达400~500 t。因此,其转运过程工作量大且容易导致西瓜损伤。规模种植西瓜时,应选紧邻宽度4.5 m以上硬质道路的地块,且道路长度可满足5.5~6.0 m长的货车单次运载10~15 t的需求。西瓜虽需水但更忌水淹,根系一旦受淹,活力将急剧下降;成熟西瓜与地膜接触部位浸水2 h,即会发生烂瓜。因此,应选择地势高亢、紧邻排河的地块种植西瓜,以确保及时排干田间积水。

3 冻融土壤

土壤颗粒的物理性状对西瓜根系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。土壤垡块过大,会压缩根系的生长空间,不利于肥料与土壤的充分融合;颗粒过于细小,遇水则易形成浆糊状,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,失水后更会形成板块状结构,严重阻碍根系的呼吸作用。因此,前茬为水稻的地块,建议在秋冬季进行耕翻冻融处理,创造适合西瓜根系生长的团粒结构。适合西瓜生长的土壤条件:耕层深度20~25 cm,团粒大于5 cm的土块占比低于2%,团粒大于2 cm小于5 cm的土块占比5%~10%,团粒小于2 cm的土块占比在80%以上。

3.1 冻融的作用

一是通过低温冻死越冬虫卵,降低虫口基数;二是增加土壤与肥料的接触面,促进肥土充分融合;三是扩大根系的伸展发育空间,有利于整株西瓜的上下同步生长。

3.2 操作方法

土壤冻融处理应在秋冬低温雨雪季节进行,土壤相对湿度在60%~80%,温度越低且处理时间越长,冻融效果越显著。冻融处理采用“一耕两旋”的方式。前茬作物收获后耕翻土壤深20~25 cm,根据低温冻垡的效果,25~30 d后进行第1次旋垡,搭设棚架前10~15 d进行第2次旋垡。

4 品种选择

瓜农应根据气候条件、自身的种植水平及市场导向,科学选用西瓜品种。小型礼品西瓜类型,推荐选用农友小兰。该品种耐低温寡照能力较强,瓤黄色,中心糖度高,虽然产量一般,但果实数量多,适合包装后销售。大中型西瓜品种繁多,如早佳84⁃24、美都、甜王系列等。早佳84⁃24瓜皮为青绿色,瓤粉红色,甜度适中,皮薄且易坐果,适合当地销售或进行短途运输。美都瓜皮为深绿色,大红瓤,甜度高,皮厚于早佳84⁃24,易坐果,适宜中长途运输。甜王系列品种为花皮、淡绿色,极易坐果,大红瓤,皮较厚,适合远销。

5 培育壮苗

育苗基质的质量至关重要,应确保基质新鲜、安全且符合相关标准,建议使用商品基质。一般每袋50 L基质可装填12~13个育苗盘,培育600~650株秧苗。冬春季气温较低,育苗时需采取加温措施,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8~32 ℃、夜间18~20 ℃。白天温度过高易造成烫种,夜间温度过低易形成僵苗。为预防猝倒病、立枯病等病害,种子拱土后及时揭除穴盘表面地膜,并确保有2~3个连续晴天。出苗后降低基质湿度,促进幼苗健康成长,定植前基质湿度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60%~80%。壮苗标准:苗高8~10 cm,真叶4~5片,叶片厚实,茎基部粗0.3~0.4 cm,子叶完整,无病斑,根系发达。

6 定植

定植前15~20 d闭棚升温,使3~5 cm耕层土壤温度升至10~15 ℃。每667 m 2 喷施金都尔50~80 mL,随后覆盖地膜。早春气温忽高忽低,应抢冷尾晴头天气移栽,中大果型西瓜每667 m 2 栽660~680株,小果型西瓜每667 m 2 栽700~750株。

7 田间管理

7.1 温度管理

上年12月~1月定植时,外界极端低温可达-10 ℃,极易使瓜苗发生冻害。定植后应加强保温,保证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4 ℃;伸蔓后至坐果成熟前,白天温度控制在28~32 ℃,后期遇晴好天气可夜不闭棚,加大昼夜温差,增加光合产物积累;西瓜成熟后如遇滞销情况,棚膜加盖遮阳网进行降温,以延长采收期 。

7.2 整枝理蔓

小果型西瓜品种采用三蔓整枝方式,即留1条主蔓和基部节间2条侧蔓;中大果型西瓜品种采用双蔓整枝方式,即留1条主蔓和1条健壮侧蔓,摘除其余侧蔓。


7.3 人工辅助授粉

早春大棚西瓜栽培需要人工辅助授粉。小果型西瓜品种在每条蔓的第2节位雌花开放时进行异株点花,主侧蔓花期相差在3 d以内,主侧蔓坐果率均较高。中大果型西瓜品种选主蔓上第2节位及其之后的雌花进行授粉,同时保证整株有30~36片功能叶,每株留1个果。

7.4 肥水管理

7.4.1 水分管理

移栽时浇足活棵水,雍土保湿;伸蔓期及坐果前期视土壤墒情进行膜下滴灌补水;成熟期不宜补水,忌大水漫灌。

7.4.2 肥料管理

西瓜需肥量较大,研究表明,每生产 1 000 kg西瓜,植株吸收氮(N)2.5~3.2 kg、磷(P 2 O 5 ) 0.8~1.2 kg、钾(K 2 O) 2.9~3.6 kg,三元素的比例为3∶1∶(3.5~4.0)。以此折算,若每667 m 2 田块西瓜产量为3 000 kg时,则需施入氮(N)10 kg、磷(P 2 O 5 )4 kg、钾(K 2 O)12 kg。基肥应优先使用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菜籽饼、棉籽饼、豆子饼等生物质有机肥,这些肥料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。不提倡使用来源不明或养殖投入品成分复杂的鸡粪、猪粪、羊粪等畜禽粪便。此外,西瓜为忌氯作物,整个生育期不得使用含有氯离子的复合肥 ,以免对植株生长造成不利影响。耕翻前每667 m 2 施饼肥50~100 kg,首次旋田前每667 m 2 再施入45%硫酸钾复合肥50 kg。当田间70%~80%植株坐住果后施用坐果肥。宽6~8 m的单体棚,采用点穴施肥的方式在棚边进行施肥。有条件的地区,还可通过肥水一体化设施施用N、K单质或混合水溶肥,实现养分的精准供给和高效利用。

8 病虫害防治

定植2 d前,苗床喷1遍杀菌剂(真菌);伸蔓期及坐果前期,每隔15~20 d防治1次蚜虫;采收前20 d,喷药防治红蜘蛛。

9 适时采收

西瓜的适宜采收期仅持续10~15 d,且易受气温、降水及台风等自然因素影响。若西瓜在田间滞留过久,可能会出现肉质疏松(俗称“倒瓤”)、果皮增厚、形状不规则等过熟现象,进而导致产量和商品性降低。西瓜采收期应视天气、市场行情和运输距离等因素而定。农友小兰一般在授粉后28~30 d、瓤色变黄时采收;美都在授粉后32~35 d、甜王系列品种在授粉后33~36 d,瓤色变红时采收。长途运输的西瓜,在成熟度达70%~80%时采收装车,短距离运输或就地销售的在八九成熟时上市。

最新文章
小水果如何产出“大效益”
2023-10-17 17:10:10
生物杀菌剂助力葡萄炭疽病防治,效果显著
2025-05-05 02:51:48
宝应县早春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
2025-05-05 00:21:42
你知道吗?葡萄果梗褐变竟有这些原因!
2025-05-04 00:44:20
冬枣塑料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探讨
2025-05-04 00:07:47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水果切 琼ICP备2024042143号-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