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枣猕猴桃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、华北及长江流域。果实绿色,光滑无毛,整果可食,风味独特,营养丰富。自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开展软枣猕猴桃的种质资源收集、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,现已选育出‘魁绿’、‘丰绿’、‘佳绿’、‘苹绿’(杨义明等,2015)、‘绿王’(秦红艳等,2015)、‘天源红’、‘宝贝星’(谢明等,2014)等多个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种,但相对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,软枣猕猴桃品种依然很少。
一、新品种‘馨绿’
1963年在吉林省左家镇收集到软枣猕猴桃优良单株,代号为‘63-8’,利用嫁接、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,并定植于软枣猕猴桃试验园中。2010年以来在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、抚松县兴参镇等地进行观察评价及区域试验,表现果实外观商品性状好、抗寒、抗病、耐贮藏等特点。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,并正式定名为‘馨绿’。
1.品种特征
特性树势较强,生长旺盛。一年生枝灰褐色,多年生枝灰色,嫩梢浅褐色,节间长40.5mm。叶片长卵圆形,叶基圆形,叶面深绿色,叶背灰绿色。花白色,单花序,花瓣多为7枚。萌芽率53.5%,结果枝率49.65%,以中长枝结果为主,以‘绿王’为授粉树坐果率达95%以上。
果实倒卵形,果皮绿色光滑,纵径31.2~33.0mm,横径26.9~28.9mm,侧径22.6~24.9mm,
果形指数1.22,平均单果质量12.4g,大果17.0g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.7%,可溶性糖7.9%,
总酸1.2%,维生素C465mg/kg。果肉深绿色,多汁细腻,酸甜适度,微香,品质上等。
在吉林地区露地栽培,4月20日前后萌芽,6月中旬开花,9月5日前后成熟,落叶期10月上旬。扦插苗定植后3~4年开始结果,盛果期平均产量每公顷9832.8kg。
2.栽培技术要点
在年无霜期125天以上,≥10℃以上有效积温2500℃以上,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-38℃的地区均可栽培。选择土壤疏松、土层深厚、排灌方便、透气和理化性质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壤土建园。株行距2.0~3.0m×3.5~5.0m;授粉树为‘绿王’或‘61-1’,雌雄比例6~8:1。宜采用“T”形架或棚架栽培,架高2m,单干双主蔓或单干多主蔓整枝,每个主蔓上着生结果母枝或结果枝组,主干高度约1.8米。冬季修剪需要疏枝、回缩、短截、长放等,留足结果枝,合理选择更新枝。每年6月初追肥1次,每株追施氮肥0.17kg,磷肥0.08kg,钾肥0.17kg。采果后施入农家肥,每株15~20kg;上冻前灌封冻水。
二、新品种猕枣2号
猕枣2号猕猴桃2015年通过了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。
1.植物学特征
该品种为四倍体品种。老枝浅灰褐色,光滑无毛。叶片绿色,卵圆形,光滑,正面有光泽。雌花着生于叶腋,花以单花为主,白色,花瓣6~7枚,花蕊黑褐色。
2.果实经济性状
果实偏小,单果重10~16克。果实短圆柱形,果肩平,果形整齐美观。果皮和果肉均为绿色,果皮光滑可食。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%~27%,总糖含量11%,总酸含量1.1%,维生素C含量300毫克/公斤。8月初果实采收后在常温条件下(27~34℃)第8天开始软熟,低温条件下(3~4℃)第13天开始有少量软熟,耐储性优。由于其成熟期在夏季,在储藏过程中果皮易失水起皱,因此储藏期间需要保湿。
3.结果习性
生长势强,结果母枝平均每枝坐果8.8个,果实主要着生在结果枝的第5~15节,成熟期相对集中。大树高接后第二年有80%植株开花结果,株产6~8公斤,第3年可全部结果,株产在10公斤以上,丰产性好。4.物候期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栽培,该品种3月初萌芽,4月上中旬开花,7月底至8月初果实成熟,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100天左右,11月下旬开始落叶,进入休眠期。5.适应性和抗病性。该品种对根结线虫、褐斑病、果实软腐病有较强的抗性,对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适应性较强,在沙质土、壤土上种植均能正常生长,适宜在华中海拔300~1200米地区和类似地区种植。